概述
流行性腮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为世界各地常见的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在温带地区以春、冬季最多,夏季较少,但也可发生流行。在热带无季节性差异。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国外文献中曾提及在普遍使用疫苗前本病每隔7~8年有周期大流行的倾向,显然是易感人群累积的后果,在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有计划地开展对易感人群的预防免疫,这种周期性流行情况即可防止。美国1967年12月开始逐步扩大腮腺炎疫苗预防工作以来发病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980年规定除有禁忌症,否则所有易感小儿、少年、成人都需免疫预防。但美国1986、1987流腮年发率与前5年平均发病率相比增加了3倍,1989年又规定4~6岁小儿加强免疫。但近十年多来我国流腮持续稳定上升。
(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1.多数患儿以腮腺肿大开始发病。先一侧肿大,1~4天对侧也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弥漫性肿,边缘不清,局部无红肿,有轻度压痛,并有弹性感。
2.少数患儿起病时先有发热,食欲不振,头痛,咽痛,呕吐,数小时至2日内腮腺肿大,1~3天达高峰,持续肿胀4~5天。
3. 患儿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局部疼痛,口腔颊粘膜近第二臼齿处的腮腺管开口红肿,颌下腺及舌下腺亦可肿大,其开口处红肿,于两颌下深部可触及肿大的颌下腺, 较硬,压痛不明显,不活动。
4. 全部消肿约需8~10 天,全身症状随之消退,个别患儿腮腺及颌下腺留有肿块,经久不消。
治疗与护理
1.阻断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一经发现患儿耳垂肿胀疼痛、发热 ,即考虑为此病。这时马上进行家庭隔离 ,隔离期为 7~ 14天。
2.做好心理指导。发病人群多为学龄儿童 ,因为怕耽误学习 ,加上儿童喜动的特点 ,给隔离治疗带来困难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做好解释工作。
3.维持肌体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多喝开水。由于饮食及吞咽时 ,双侧耳垂部疼痛加剧 ,患儿往往不愿进食 ,应鼓励、指导患儿进食。为减少消耗 ,应卧床休息 2~ 3天 ,并禁止食用酸性饮食 ,以免引起疼痛 ,避免食用牛肉、羊肉、海鲜等发腥物 ,以免引起复发。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阳光充足 ,温度、湿度适宜。
5.做好口腔护理。由于腮腺管口红肿 ,食物残渣易存留于口腔 ,细菌易繁殖 ,因此应协助做好患儿口腔护理 ,每日进食后给朵贝儿液漱口。
6.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并发症。如腮腺肿胀加剧、体温持续不退、心率加快、嗜睡、谵妄等 ,是病情加剧的表现 ,如有此种情况 ,应当及时送医院治疗。
注意事项
1.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 ,通过家庭治疗和护理、健康指导 ,及时隔离病人 ,阻断流行腮腺炎的传播。
2.及时给予营养饮食 ,做好口腔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复发。
3.用青黛散外涂双侧耳垂肿胀部位 ,持续治疗 2~ 3天 ,能减轻局部肿胀及疼痛 ,达到缩短疗程、减轻痛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