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理

发布时间:2008-08-18浏览次数:0

                

   什么是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时或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称为一般反应,它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2种。其临床表现和强度随疫苗而异。

     一般反应的特点:

  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或生活。

    反应过程是一过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大多在2-3天即可恢复。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无后遗症。

    一般反应,有人称为正常反应。认为没有反应,就没有效果;反应愈大,效果愈好,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接种疫苗后,有些反应可能是建立免疫应答必须发生的条件,或者是免疫应答本身的过程,这类反应可能是不可能避免的。但过重的反应毕竟会给受种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并且可能带来危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质量的不断改进,一般反应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

   接种疫苗后的局部一般反应和全身一般反应绝非孤立发生,全身反应总是伴随着局部反应发生,而局部反应实际上是全身反应的一种局部表现。因而一切反应都有相互联系的全身和局部的变化,不过往往从表面上不易觉察。

   局部一般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部分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红晕平均直径在0.5-2.5厘米称弱反应,在2.6-5.0厘米称中反应,在5.0厘米以上称强反应。

   个别受种者除有红晕浸润外,可能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虽然红晕平均直径不超过5.0厘米但伴有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也属强反应。此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很少持续3-4天者。如有些疫苗含有微量残余甲醇,则红晕面积偏大,出现较早,但大多数在24小时消退。

   接种某些减毒活疫苗可表现为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约4-5周出现直径0.5厘米以下的浅表溃疡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0厘米以下,一般在2个月左右结痂。少数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5-7天可出现散在皮疹。

   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在急性炎症过后,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成分逐渐增加而进入修复期,由于吸附剂难以吸收,炎症持续的时间较长,能在2-4内出现局部硬结反应。

   局部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是:

   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

   较重的局部炎症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消肿,减少疼痛。但是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日2-3次,连续1-2日即可。

   全身一般反应的临床表现

   部分受种者于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日,很少有3日以上者。体温在37.1-37.5℃称弱反应,37.6-38.5℃称中反应,38.6以上称强反应。但个别人在注射含内毒素的疫苗时,发热可能提前,往往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发热,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接种麻疹疫苗或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5-7天会出现短暂的发热,但消失很快。

   除体温上升外,部分受种者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毒性反应,一般持续1-2天。

   个别受种者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

全身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是:

   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全身反应严重的可作对症处理。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成人0.5g,儿童10-15mg/kg,必要时4-6小时1次,1天不超过4次。

   恶心、呕吐给予维生素B6;腹痛者服颠茄制剂;腹泻可服吸附与收敛药硅碳银(矽炭银)或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每日2-3次。硫酸阿托品对呕吐、腹泻、腹痛均有效,但需慎用。

  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后,家长应该怎么办?

   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一般都无需特殊处理,只需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就可以了。对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帮助消肿,减少疼痛,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如有高热、头痛,可适当给予退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