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合理配伍

发布时间:2008-08-27浏览次数:0

药物配伍的不合理

1 药理性拮抗

1)琥乙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先锋

阿莫西林、先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们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繁殖期,是繁殖期杀菌剂。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它使细菌繁殖力下降,从而降低β-内酰胺类的杀菌效果。

2)多潘立酮+洛派丁胺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而洛派丁胺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它的抗胆碱作用会对抗吗丁啉增强胃蠕动的作用。

3)雷尼替丁+乳酶生

雷尼替丁是H 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大剂量抗胆碱药更为安全。乳酶生为活乳酸菌干燥剂,在肠内分解糖类而产生乳酸,使肠内的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防止蛋白质发酵。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雷尼替丁降低酸度,乳酶生增高酸度,两者作用相互拮抗。

4)雷尼替丁(或法替丁或奥美拉唑)+吗丁啉(或胃复安)

雷尼替丁等主要抑制胃酸分泌,使溃疡面修复,其疗效与胃内滞留时间密切相关。而吗丁啉、胃复安均能促进胃肠蠕动,使雷尼替丁等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度。

5)阿司匹林+卡托普利

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对抗卡托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活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

2 减少吸收,降低疗效

1)质子泵抑制剂+铋剂

铋剂需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以铋盐的形式沉积于胃粘膜,保护溃疡面并发挥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质子泵抑制剂能阻断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使H + 排出细胞受阻。口服后迅速提高胃内pH值。两者合用,铋剂因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有效功能。

2)雷尼替丁+硫糖铝

硫糖铝需在酸性条件下与胃粘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雷尼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从而破坏硫糖铝分解所需的酸性环境,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

3)吗丁啉+地高辛

吗丁啉属胃肠动力药,能促进肠蠕动,使地高辛的吸收减少,药效下降。

4)丽珠肠乐+头孢克洛干糖浆:丽珠肠乐是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主要利用其对宿主无害的活性菌素来拮抗外袭菌,纠正菌群失调,联合应用,丽珠肠乐的活性菌易被抗菌药物头孢克洛杀死而失效。

5)思密达+口服抗生素

思密达含天然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粒,能覆盖胃肠道粘膜,增强粘膜屏障,清除致病菌及毒素,扶植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道敏感性等作用。同服抗生素,可被思密达吸附随粪便排出体外,而且思密达在肠道形成保护膜,使抗生素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6)氧氟沙星+钙尔奇D

两者合用,氧氟沙星可与钙离子形成一种不溶性络合物,使钙片失去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氧氟沙星的抗菌效力。

7)维生素E+钙尔奇D

维生素E分子结构中的羟基能与钙离子络合,从而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而降低疗效

8)维生素C+红霉素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在碱性环境中,抗菌力强,当pH值在5.58.5之间,抗菌强度随pH值增高而增高,pH值在3.23.5之间时,红霉素被大量分解破坏。

9)维生素C+维生素B2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维生素B 2 为两性化合物,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当维生素C与维生素B 2 同时口服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使维生素B 2 破坏为还原性维生素B 2 而失效。

3 降低疗效,加重副作用

1)胺碘酮+美托洛尔

胺碘酮为延长动作电位药,对窦房结及房室传导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美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与输出量,作用于窦房结,使其自律性降低,房室传导减慢。两药合用,作用相加,可加重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

2)普罗帕桐+美托洛尔

普罗帕酮作用于心肌细胞,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断作用,延缓心电传导,用于室性、室上性早搏及心动过速。美托洛尔是一种对心脏有高度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同样适用于上述症状,二者合用易产生协同作用,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3)地高辛+速尿

地高辛为强心苷药,临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速尿为强效排钾排钠药,可造成体内血钾离子下降,使地高辛对心肌的应激性上升,引起地高辛中毒。

4)地高辛+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能改变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及重吸收,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24%45%,易引起心律失常

5)卡托普利+螺内酯

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增高血清钾。螺内酯为利尿药,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受体与醛固酮竞争,抑制钠泵,使钠钾交换减少,钾的排泄减少,当二药合用时,血清钾就会明显升高而导致钾中毒。

6)阿司匹林+格列本脲

阿司匹林与格列本脲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格列本脲游离浓度增加,易发生低血糖。

7)环丙沙星+氨茶碱

环丙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与氨茶碱合用,环丙沙星可抑制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从而抑制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和清除,使其半衰期延长,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增高而出现毒性反应。

8)安定+氯丙嗪

安定具有安定、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大剂量易导致共济失调、肌无力,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氯丙嗪为强安定药,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两药并用易引起显著的中枢抑制及呼吸循环意外。

9)别嘌呤醇+氨茶碱

别嘌呤醇化学结构类似黄嘌呤,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及次嘌呤氧化酶,使尿酸合成减少,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沉着,用于痛风治疗。但黄嘌呤氧化酶又是催化氨茶碱中间代谢物的功能酶,该酶被别嘌呤醇抑制后,使氨茶碱清除率降低,从而引起氨茶碱中毒,导致引起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

4 药物用法不合理

剂型使用不合理

1)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0mg×10#,每次1片,3/d: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为缓解制剂,通过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长效目的。1/d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又不易发生蓄积中毒。根据药动学原理,药物剂量增加,并不能使药物作用强度相应增加,只能增加毒副作 用。

2)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7#,每次半片,Qd:包肠溶衣的目的:一是遮盖不良气味,二是避免药物被胃液或其他消化液破坏,三是减少胃刺激,故肠溶衣片不能倒出分开服。

3)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消化液的pH值及存在消化液的酶会破坏药物或使药物活性降低,食物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4)灭滴灵每次1片,1/d,塞入阴道:已烯雌酚每次1片,1/d,塞入阴道:将灭滴灵片、己烯雌酚片直接塞入阴道,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及阴道栓,因为片剂与栓剂从配方、制备工艺、给药方式到释药方式均不相同,栓剂进入阴道内,基质在体温下即可熔融液化而释出药物引起局部作用,将片剂作为阴道栓使用,药物崩解所需条件不足,药物释出需要较长时间而不能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且片剂硬度大,有棱角会损伤粘膜,增加刺激性。

用药剂量不准确,给药剂量不足或剂量偏大

1 多西环素0.1g3/d:多西环素的半衰期为1224h,只需每日给药12次,就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若给药次数过多,则血中药物浓度过高,毒副作用相应增加,如对胃刺激增大,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

2)炎痛喜康4mg2/d:炎痛喜康该药的半衰期为45h,每日1次,每次剂量不超过4mg,处方中12次,既无必要又易引起毒性反应。

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青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给药:青霉素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抗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最低抑制菌浓度以上。而该药的血浆清除半衰期较短,用药34h90%已排泄,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每天须多次用药,才能维持所需的杀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