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工作作风 ———— 严、细、实、恒

发布时间:2021-07-14浏览次数:11

严、细、实、恒

 北京协和医院已走过80个春秋,如果拿人的寿命作比,这张中国医学王牌已当得一个“老”字。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老”就意味着落伍、后劲不足。然而,协和医院却像一棵根深叶茂的不老松,80年来仍屹立在中国医学界的顶峰。
  严字当头,“协和精神”薪火相传
  在搞尖端、爆冷门、出名、得奖的今天,协和人至今仍坚持“三基三严”是协和的灵魂。
  “三基”是指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是指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如今已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主任委员、英国皇家麻醉学院院士罗爱伦教授回忆自己任住院大夫时的情景仍感慨万千:“有一次我在手术室里铺单,教授刚下手术台,无意间看见我,几乎是吼叫到‘谁教你这么铺的’?随即将铺好的单子撕得粉碎,然后他亲自铺给我看。当时我站在那里,无地自容。但是之后我懂了,对医生来说永远没有小事,医院里不容许出现任何纰漏。
  忠诚于医学,协和精神的核心
  无论是谁,一旦跨入协和的大门,都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紧紧包裹。几十年来,协和仍坚持每天早晚查房,上级医生要当着众人的面不断向下级医生提问,下级医生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在查房前干好每一件该干的活,特别是精心写好病例,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疏忽。
  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著名心血管教授方圻至今仍对当年那位把自己的病例改的面目皆非的上级医生心存感激。协和人说“可能在其他医院,靠吃老本也能混得不错,但在协和,要想做个好医生,必须付出几倍的努力”。
  忠诚于患者,赢得患者的忠诚
  以“无私奉献的协和人”为题,我们可以开出一份长长的名单:黄宛、黄家驷、吴英恺、吴阶平、、、、、、用协和人自己的话讲,在这里无私奉献的绝不仅仅是几个人,而是整整几代人。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患者以性命相托的沉重的责任感早已深入到协和人的骨子里。
  外科主任赵玉沛说:“每次出差,下了飞机,我都会直奔病房。看病人对我来说是种享受”。
  在内科病房,住着一位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防止肺感染,护士每天要为他吸8次痰,每次吸痰前,需要拍背至少200下,一天下来要为患者拍背2000下,这样高强度的护理坚持了两年,这位患者在未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从未发生过一次肺感染和褥疮。
  很多医学同仁谈及协和的成就,认为高不可攀,但协和人说,这些成就、经验都是苦出来、累出来的。“有道是世间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亦易矣;不为,则易亦难矣。”如果没有这些忠诚的员工,怎能迎来忠诚的患者。
协和的精神放之四海而皆准。向协和学习,应该倡导这样一种工作作风: 严、细、实、恒